今日天气预报:

当前位置:首页 > 投资九江 > 投资政策

【喜迎二十大 • 九江这十年】非凡十年,快来看看你的家乡变化有多大!

发布时间 :2022-10-15    文章来源 :江西省九江市人民政府驻深圳(广东)办事处

浔阳区:十年砥砺奋进,十年风雨兼程!

十年来,浔阳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勠力同心、实干笃行,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顽强的作风、拼搏的精神,奋力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不断开创浔阳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202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8.7亿元,总量位列全市第二,先后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等荣誉。

这十年,浔阳区坚持转型升级,城市经济蝶变跃升。浔阳区始终把推动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做大经济总量、调优产业结构上持续发力。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20.03亿元,比2012年的139.91亿元,增长57.27%,全区一、二、三产比重从0.2%:37.7%:62.1%优化为0.03%:14.68%:85.29%,全市商贸中心地位持续巩固,消费辐射赣北地区乃至周边省份,主要经济指标总量持续位居全市第一方阵。全力服务九江石化,成功申报全省首个省级石化产业园。工业园区提质增效,2021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主营收入107.81亿元,是2012年的4.2倍。文旅产业加速融合,浔阳江景区成功获批国家4A级景区,烟水亭景区提升改造项目稳步推进,2021年累计接待游客912.6万人次,相比2012年翻番。近年来,浔阳区克服疫情影响、顶住下行压力,经济发展量质并举、势头强劲。

这十年,浔阳区坚持建管结合,城区面貌焕然一新。浔阳区始终把品质功能作为第一标准,在精细管理城市、精致建设城市上持续发力。抢抓政策风口,分批次完成68个片区棚户区改造,征迁面积约249万平方米,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创浔阳区历史之最。新建安置小区14个,1.1万余户群众喜圆安居梦。立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改造老旧小区31个,惠及居民2.2万户,湖滨小区旧改后续治理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莅临指导及充分认可。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拆墙透绿”,精心打造塔岭南路等历史文化街区,助力九江荣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十年里,浔阳区强化市区联动、突出以点带面,城市颜值不断刷新、越来越高。

这十年,浔阳区坚持改革开放,发展活力竞相迸发。浔阳区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上持续发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与17个省48个县(市、区)签订合作协议,实现74项政务服务“两地通办”,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综合评价位列全省前十二。统筹推进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改革,城市基层党建“五化”工程典型案例全省推广。把握政策机遇,主动融圈入群,全省首个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地首柜通关,结束了江西不能直接进口肉类的历史。组建北京、上海、深圳等驻外商会,设立六个招商兵团,招商更加精准专业,赣基集团等龙头企业纷纷落户,连续四年获评全省利用外资先进县区。十年里,浔阳区勇于改革破题、提升开放能级,动能后劲持续释放、切实增强。

这十年,浔阳区坚持人民至上,幸福指数大幅攀升。浔阳区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第一宗旨,在改善民生福祉、办好民生实事上持续发力。深入推进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年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9所(校区),新增学位5850个,新增幼儿园8所,增加托幼园位1680个,“双减”政策有效落地。科学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落实常态化防疫措施,浔阳区人民医院建成并运营,坚决守住“北大门”“桥头堡”。建设嵌入式社区养老院11家、社区养老服务站61座,养老设施覆盖率提升至83%。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示范区建设,创新多元调解、浔城志警特色品牌,获评2017-2021年度平安江西建设示范县(市、区)。十年里,浔阳区坚守人民立场、走好群众路线,民生答卷更有温度、凸显质感。

这十年,浔阳区坚持生态优先,自然环境日新月异。浔阳区始终把绿色生态作为第一优势,在污染防治攻坚、生态文明建设上持续发力。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建成环保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平台和大气污染防治管家服务平台,PM2.5平均浓度由48.2ug/m³下降至33.4ug/m³,优良天数比例由85.7%提高至92.6%,环境空气质量首达国家二级标准。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扎实做好化工出清、禁捕退捕、码头整治工作,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完成袁家湖整治提升,省控长江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全力打造“水美、岸美、产业美”的长江最美岸线。严格落实“双碳”战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绿色转型迈出坚实步伐。十年里,浔阳区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不足,生态环境日益改善、魅力彰显。

这十年,浔阳区坚持党建引领,政治生态风清气正。浔阳区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第一责任,在从严管党治党、树立鲜明导向上持续发力。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两个维护”更加自觉、“两个确立”更加坚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一站式”党群服务中心全面覆盖,意识形态阵地和基层战斗堡垒更加巩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四风”、治顽疾,营造浓厚实干氛围。彻底肃清苏荣案余毒,统筹做好肖毅案、龚建华案以案促改和省委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一体推进“三不”。十年里,浔阳区扛起政治责任、主动担当作为,党的领导全面加强、贯穿始终。

濂溪区: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前行!

十年来,濂溪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作示范、感恩奋进勇争先,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力做强新型工业,做旺鄱湖新城,做靓文旅“珍珠”,做优城镇品质,做实乡村振兴,做好惠民实事,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十年间,全区GDP接连跨过200亿元、300亿元两个台阶,2021年完成生产总值344.2亿元,是2012年的1.86倍。人均GDP由2012年的64895元,提高到2021年的89923元,年均增长5.1%。

这十年,濂溪区坚持做强新型工业,全力打造“项目为王”的发展热地。一是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21年,濂溪区生产总值排全省第23位,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排全省第30位,规上工业营业收入排全省第19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全省第21位,实际利用外资排全省第9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全省第12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全省第7位。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聚焦数字经济首位产业以及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主导产业,先后引进投资120亿元的赛得利(中国)、投资25亿元的云威新材料等一大批重大项目,招商成果丰硕;赛得利(中国)一期、中粮三期、诺贝尔二期等一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6%,项目成效显著;成功申报省级濂溪产业园、省级化工集中区,彻底结束全区没有省级工业园区的历史,平台建设成绩突出。三产结构比例由2012年的2.2︰49.1︰48.7优化到2021年的1.8:43.4:54.8。三是发展成果不断涌现。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二类先进区”等称号,连续5年获评“全省利用外资工作先进单位”,连续6年获评“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工作先进区”,连续11年获评“全省春季森林防火平安县(市、区)”。

这十年,濂溪区坚持做旺鄱湖新城,全力打造“创新引领”的数字高地。一是打造数字经济主引擎。聚焦物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数字经济主赛道深耕细作,先后引进九江中科智能港、中国电信中部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数字经济及关联项目72个,中科神光等32个项目投产运营,总投资超500亿元,实现了三大运营商全面覆盖、头部企业抢滩登陆的良好局面。二是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工程,推动诺贝尔陶瓷、山水光电等339家企业实现“上云”,实现规上企业上云全覆盖。充分发挥中国(九江)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优势,积极发展跨境电商、新零售、直播电商等消费新模式,2021年,完成网络零售额38.6亿元,居全市第一、全省第十,增速全省第八。三是构建数字经济新生态。举全区之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建设,投入近100亿元,启动60余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成总面积57万平方米的科创中心和新产业综合体,3平方公里的芳兰湖公园,总长超50公里的园区内外路网,人才公寓1169套,引进数字产业科技人才230余人,成功获评首批省级数字经济集聚区、全省数字经济科创城、全省“5G+工业互联网”应用试点示范区。

这十年,濂溪区坚持做靓文旅“珍珠”,全力打造“灵山秀水”的文旅胜地。一是做强文化旅游。大力弘扬许德珩爱国主义精神、周敦颐理学文化、禅茶文化、岳飞文化,积极启动区委党校暨九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濂溪书院暨中华国学研学基地、东林净谷暨虎溪禅茶颐养基地、岳氏名园暨岳飞精忠报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二是做美乡村旅游。精心打造新农村建设点271个,新增全省3A级乡村旅游点11个,威家积余村到高垅双垅村、东林寺到剪刀峡等秀美乡村建设初显成效,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三是做旺景区旅游。成功创建南山公园4A级景区,蓝城康养度假村、星德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园等文旅综合体项目签约落户、快速推进,成为浔城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这十年,濂溪区坚持做优城镇品质,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宝地。一是彰显城乡宜居之美。深入开展“三城同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安置房建设等,实现了从郊区到城区、再到中心城区的华丽转变。二是彰显生态文明之美。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2021年,PM2.5浓度降至有监测历史以来最好水平,长江、鄱阳湖断面水质分别达到Ⅱ、Ⅲ类,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确保了“一湖清水入江、一江清水东流”。三是彰显产业兴旺之美。全力支持区城投公司做大做强,扶持万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多元化、差异化发展,九江茶市·九派非遗、835影视科技人才产业园等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全区常住人口达38.7万人,10年净增10万人。

这十年,濂溪区坚持做好惠民实事,全力打造“幸福和谐”的民生福地。一是乡村振兴走深走实。全力做实乡村振兴,全区1249户3197人全部高质量脱贫,连续3年获得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好”的等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攀升,人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二是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七位”问题,持续增强民生类支出,坚持劳有厚得、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三是社会大局和谐和睦。以担当的姿态打赢打好防疫防汛攻坚战,防疫防汛工作均得到省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深入推进“平安濂溪”“法治濂溪”建设,法院工作得到最高法院院长充分肯定,成功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区”八连冠。

这十年,濂溪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力打造“风清气正”的勤廉净地。一是全面加强政治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创新开展“濂溪讲坛”,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全面加强组织建设。积极探索“三化同步、四位一体、五治融合”的“党建+基层治理”新模式,设立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104个,改造升级村(社区)活动场所67个,连续6年累计表扬村(社区)“好班子好书记”112个(人),9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5万元。三是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反腐正风肃纪,大力弘扬周敦颐“官清赢得梦魂安”的“崇莲尚廉”文化,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柴桑区:十年绘就精彩华章,交出柴桑奋进答卷!

十年来,柴桑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一流、六个江西”工作要求,围绕高标准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奋斗目标,有效克服重重压力和挑战,奋力谱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4亿元,是2012年的280%;财政总收入增长至29.3亿元,是2012年的近300%。

这十年,柴桑区工业发展持续加快,实现了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坚持工业强区主战略不动摇,全力以赴主攻项目、主攻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至124家,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150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58亿元,是2012年的3.05倍。实际利用内资年均增长16.4%;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2.1%。九江沙城工业园区总面积由2平方公里扩大到15.48平方公里,形成“一区两园”的发展格局,落户企业超过300家,4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成投入使用,基础配套设施日臻完善。连续五年利用省外资金2000万元以上项目数量列全市第一,先后获评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开放型经济发展综合先进、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一类先进县。

这十年,柴桑区基础功能持续完善,实现了城乡面貌明显提升。积极融入九江主城区,加快打造门户城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3.8个百分点,达到63.8%。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工作连续三年居全市前列。双瑞路、通江大道、江州大道三条主干道铁路下穿,东出口“沙河”高速路口改造、涵洞“一改四”疏通等工程完工,赛城湖跨湖大桥建成通车,极大畅通了柴桑区对外通道。建成路网70多公里,完成主次干道“白改黑”39公里、外立面改造31.6万平方米、弱电下地43公里,新建改造地下管网65公里。城区主干道绿化提升、亮化改造等工程全面完成。建成新农村点1141个、打造亮点村庄90个。改造农村户厕1.5万余户。建成“四好”农村公路535.9公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204.8公里,实施推进了江新洲大堤除险加固、赤湖联圩、长河治理、马头水库除险加固等一大批重大水利项目。高铁新区加快建设,高铁大道、纵一路、纵二路等路网基本形成,庐山西站房投入使用,东站房启动改造建设,高铁枢纽、U型快速路等项目快速推进,高铁新区核心区片区开发启动实施,柴桑区正以昂扬向上的姿态拥抱“高铁时代”。

这十年,柴桑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现了绿色发展不断提升。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部署,推进生态质量持续向优向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实效。空气优良率稳定在90%以上。国考、省考断面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实施比例及利用率100%。实施造林绿化1.1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9.3个百分点。完成沿江道路“白改黑”15.3公里、绿化提升91.8万平方米,取缔非法码头12个、清理整顿“小散乱污”化工企业14家,长江“最美岸线”打造成效明显。全面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先后四年获评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工作先进县。

这十年,柴桑区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实现了发展活力有效提升。先后完成撤县设区及沙河街镇、狮子镇、城门乡撤乡镇设街道工作。全面完成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全国试点、党政机关机构改革、税务机构改革,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在柴桑区建立基层联系点。高新技术企业由2家增至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56家、两化融合企业达45家。县域创新能力位列全市第一位,全省第十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6.5%。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全省第三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高标准打造1.96万平方米的全新政务服务中心,全省首批智慧办税服务大厅投入使用,全面打响“柴好办”营商环境品牌。2020年度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排名第13位。

这十年,柴桑区民生保障持续增强,实现了群众福祉大幅提升。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坚持财力向民生倾斜,集中发力补齐民生短板,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十年来,平均每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最高的超80%。全力保障粮食安全,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9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4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9万吨以上。新建和改扩建各类学校230所,新增学位1.5万个。区人民医院新院建成运行。完成城中村改造8400余户。3617户9756人全部脱贫,8个贫困村脱贫退出,如期完成脱贫目标。打造了一批集体经济强村,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0万元。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连续4年荣获全省信访“三无”县,新塘派出所荣获全国第二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称号,全省仅3个基层派出所获此殊荣。

这十年,柴桑区从严治党持续推进,实现了党风政风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柴桑区坚决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持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违规公款吃喝、办公用房超标、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等具体问题抓起,从月饼粽子、土特产、香烟白酒等“小事小节”入手,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干部作风持续好转。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扎实做好巡视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一体推进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坚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做到在有效遏制增量的基础上不断减少存量,有效刹住了奢靡享乐等“四风”问题,形成了干部争先创优、狠抓落实的浓厚氛围。十年来,柴桑区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勤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修水县:为争当三省九县发展龙头赢得江西地域大县应有地位而不懈奋斗!

修水县文化底蕴深厚、资源禀赋优越,省委书记易炼红盛赞修水县是“一个诞生文化奇才的地方”。十年来,修水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战胜了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抗洪救灾、森林防火等一场场大战大考,办成了许多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大事要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摘掉了长达26年的贫困县帽子,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11.89亿元增至2021年的293.56亿元,增长了1.6倍,年均增幅8.7%。

这十年,修水县精准施策,全面小康迈出新步伐。十年来,修水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8.3亿元,8000多名帮扶干部奔赴扶贫一线,13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4.78万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790元增加到1.43万元,增长277%。获评全国“十三五”时期易地移民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等多项荣誉,涌现出程扶摇、吴应谱、樊贞子、徐万年等4位“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当前,修水县正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生态茶园、高效桑园、健康油园、放心菜园、精品果园“五园绿色”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成效在全国创特色、在全省作示范。

这十年,修水县精心推动,山区工业跑出新速度。十年来,修水县积极探索“飞地园区”“一园多区”等多种发展模式,跑出了工业发展的“修水速度”,形成了机械制造、绿色食品和矿产品精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力开展大招商、招大商,先后签约落户了百亿模具数字产业园、欧克机械、盐津铺子、美庐食品等一批龙头企业,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从67.87亿元增长到434.5亿元,增长540%。扎实推进数字经济和优化营商环境双“一号工程”,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1家增加到30家。今年国庆节前,修水县欧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主板IPO首发过会,修水县本土企业上市即将实现新突破。

这十年,修水县精致打造,全域旅游谱写新篇章。十年来,修水县围绕全季、全业、全域旅游,依托修水自然人文资源,将城市建设、乡村建设与全域旅游一体谋划、一体推进,走出了一条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旅带农的文旅农融合发展新路径。景区旅游、乡村旅游、城区旅游“三箭齐发”,先后打造了黄庭坚文旅小镇、陈门五杰故里、修河温泉旅游度假区等精品文旅项目30个,累计创建国家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10个,是九江市近年来成功创建A级景区最多的县。先后获评全省旅游强县、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市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修水县举办,2021年旅游总收入达到80.5亿元。

这十年,修水县精美建设,城乡环境呈现新气象。十年来,修水县主攻中心城区,做强重点集镇,扮靓秀美乡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成功打造了城区常住人口达30万左右的区域性中等城市。2012年以来,累计实施重点城建项目564个,中心城区面积由13.7平方公里拓展到28.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40.6%提高到48%。投资14亿元对老城区进行改造,城市功能和品质持续提升,连续五年入选“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等十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大力推进秀美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农村环境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累计实施新农村建设点3678个,成功打造美丽宜居示范乡镇14个、秀美村庄160个,成功承办全省美丽乡镇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入选全省第一批美丽宜居示范县。

这十年,修水县精细服务,人民生活得到新提升。十年来,修水县聚焦群众关心的“就业岗位、托幼园位、上学学位、求医床位”等急难愁盼问题,累计投入民生资金380.7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新改扩及维修中小学校350余所、新增学位5万余个,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成功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改扩建城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23所,建成公有产权卫生室290所,基本形成“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97.3%,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成功获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深化平安修水建设,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治安持续和谐稳定,连续11年获评全市平安建设先进县。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高效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坚决守住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这十年,修水县坚持党建引领,政治生态展现新面貌。十年来,修水县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推进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扎实开展“三联三共”党建赋能行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森林防火等一场接一场硬仗中闻令而动、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修水县乡村振兴局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始终抓稳扛牢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深入推进“三不”一体体系,深入开展“咬耳扯袖”关爱行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干事创业的环境更加优化、氛围更加浓厚。

武宁县:绘就“生态强县、绿色崛起”精彩华章!

十年来,武宁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作示范、感恩奋进勇争先,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转型攻坚中砥砺前行,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凝心聚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同全国、全省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年发展巨变,最显著的变化是综合实力持续变强。武宁县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综合实力迈上新的台阶,五度荣获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菌菇、蜂蜜、茶叶等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一乡一园”实现全覆盖,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引进天马科技特种水产等全产业链项目。大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武宁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由原216公顷扩大至570公顷,六大生态工业产业链条初步形成,“江西省节能灯产业基地”升级为“江西省绿色光电产业基地”,数字经济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建成数字经济和文创产业园。坚持把全域作为一个5A级大景区来打造,统筹森林、湖泊、温泉、民宿等生态旅游资源,构建“昼+夜”全天候、“海陆空”立体式旅游产品体系。深度推动“各行各业+旅游”,武宁国际网球中心项目,先后被授予江西省网球后备人才训练基地、九江学院体育学院实践教学基地,承办了国内系列知名赛事,打响了“武宁网球”品牌。成功打造国家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8个,荣获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2021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全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十佳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

十年发展巨变,最深刻的变化是开放格局持续变大。武宁县坚持改革开放和创新“双轮驱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动力活力。全面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先后成立北京、上海、浙江等10个外埠商会,紧盯“高大上、链群配”,大力引进“5020”项目、“专精特新”企业和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智能家居产业园、吴淞建机、奥普、盛泓科技等“5020”项目落户武宁,全县现有20亿元以上项目10个。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聚焦市场主体关切,创新推行“宁静生产日”“局长走流程”“首查不罚、首罚取下限”“互联网+中介超市”“党建引领优化营商环境‘心连心’行动”等机制,系统性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2021年营商环境综合评价排名全省第七、全市第二。创新建立武宁博士联合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群体,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十年发展巨变,最突出的变化是生态价值持续变高。武宁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生态立县”到“生态强县”,持续放大生态优势,释放生态红利。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积极成效,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6%,全市第二;湿地保护率提高至85%;PM2.5浓度均值全市最低,排名稳居全市第一;县城及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在全国首倡“林长制”,首届全国林长制论坛即将在武宁举办,创新推广“多员合一”生态管护员、5G+长效管护、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中心等特色做法,完成全省首批GEP核算省级试点,2021年全县GEP达到1142亿元,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连续五年在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考核中得到满分,获批全省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示范基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级实践创新基地,正在向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冲刺发力。

十年发展巨变,最直观的变化是城乡面貌持续变美。武宁县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城带乡、协调并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累计投入52亿元实施城建项目363个,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两馆一院”“环城—滨湖”景观链、武宁之窗等一批标志性项目提升了城市颜值。改造小区20个,棚户区11522套,建成保障性住房8974套,让“老”居民过上了“新”生活。城区建成区达到21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到4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连续四年上榜“中国最美县域榜单”,连续五次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审,两次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名城市,被誉为“一座人在画中的城市”。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建成新村点1379个,美丽宜居示范村31个,建成了一批以罗坪长水、官莲东山、澧溪长乐、鲁溪双新为代表的农旅融合美丽示范乡村,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质的跃升,人居环境显著改善,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连续四年获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县、连续三年获评全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优秀等次、连续两年在全省村庄环境长效管护评估中排名第一,正在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

十年发展巨变,最欣慰的变化是民生福祉持续变好。武宁县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用实实在在的举措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1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在古艾大地彻底成为历史,在2021年度市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中综合评价为好,东山村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武安锦城”获评全国“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十年累计投入民生领域资金224亿元,大力推进以“就业岗位、托幼园位、上学座位、医疗床位、养老点位、停车车位、如厕厕位”为重点的民生实事,“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综合评分位列全市第一。新增城镇就业6.4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突破4万元和2万元。总投资23.2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300余所,新增学位3.4万个。新建、改扩建各类医院22所,新增床位849张。建成农村颐养之家127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7个,新增养老床位1117张。新建配建公共停车位4831个,小区停车位1.9万个。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统筹城乡、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扎实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深化平安建设,圆满完成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并常态化推进,荣获2017—2021年度平安江西建设示范县、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集体。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41万武宁人民众志成城、风雨同舟、守望相助、英勇奋战,用最短时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最低程度,夺取了疫情防控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的阶段性胜利。慎终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至今没有发生新增确诊病例,守护了人民群众的安宁安康。

十年发展巨变,最关键的变化是政治生态持续变优。武宁县坚持以党建“第一责任”引领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党史学习教育,党内集中教育高质量开展,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引领发展的方向指引、全部工作的统揽主线、推进事业的根本遵循,以实际行动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化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统筹推进城市、农村、机关、国企、“两新”组织等领域党建工作,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大战大考中,党旗始终在一线高高飘扬,党徽始终在群众身边闪亮。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作风建设不断巩固发展。紧盯“关键少数”,加大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力度,全覆盖开展政治巡察,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政治生态持续净化优化。

永修县:实现“三个倍增”,开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永修发展的黄金十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永修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永修广大干部群众感恩奋进、踔厉奋发、拼搏奋斗,开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奋力实现了“三个倍增”:一是经济总量实现倍增,挺进全省县域经济三十强;永修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09.5亿元增长到去年的291.18亿元,增长了近2倍,由全省32位前进到29位。二是财政收入实现倍增,即将突破40亿元大关;永修财政总收入从2012年的12.08亿元增长到去年的38.6亿元,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从8.8亿元增长到20.04亿元,跻身全省第19位。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全面跨入“小康社会”。去年底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7万元、2.1万元,分别是2012年的2.2倍和2.4倍。先后5次荣获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连续4年荣获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这十年,永修县致力锻造产业“长板”,高质量发展的实力更足。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围绕打造“千亿产业、世界硅都”,聚集上下游关联企业147家,产值突破450亿元,跻身全省十大产业集群第六名;围绕打造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引进“三旺通讯”等一批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链头”企业,落户数字经济企业突破100家。截至去年底,永修共有规上工业企业24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4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6家,总数均名列全省前列;完成规上工业营业收入712.02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210%。坚定不移发展现代农业,在保障粮食安全上,先后建成高标准农田39.42万亩,改造率超90%,粮食年产量突破5亿斤大关;在提升农业质效上,稻虾轮作面积突破12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小龙虾养殖县,创建了3家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培育了17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了全市唯一的省级稻米区域公用品牌“永修香米”。坚定不移推进全域旅游,精雕细作打造了“永不落幕的国际观鸟胜地”——吴城候鸟小镇,“中华农禅第一山”——云居山两张亮丽名片,截至去年底,永修县接待游客、实现旅游收入分别达1035 万人次、72.47亿元,先后获评全省旅游强县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这十年,永修县着力打造环境“样板”,高质量发展的品质更优。聚力营造一流城乡环境,推动城市空间从“一河两岸”到“一城四区”,建成区由12.3平方公里拓展至18.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47%提升至59.2%,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推动乡村环境变“一处美”为“处处美”,25户以上村庄全面完成新农村改造,供水一体化、环卫一体化、公交一体化、农贸市场一体化实现城乡全覆盖;聚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在全市率先成立县级行政审批局,创新“1+4”企业帮扶机制,持续开展“三帮三促”活动,连续两届获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十佳”县(市、区);聚力营造一流生态环境,近三年累计投入近6亿元实施园区污水处理厂提标、“一企一管”、所有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工程,永修县重点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持之以恒整治“四尘、三烟、三气”,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4.2%。

这十年,永修县大力补齐民生“短板”,高质量发展的普惠更广。坚持把75%以上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入到民生领域,在贫有所助上,19个贫困村、4324户11791人全部脱贫退出,城乡低保每人每月标准分别提高了1.4倍、2.5倍;在学有所教上,累计投入9.5亿元,新建、扩建城乡幼儿园、中小学39所,新增学位超1.6万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86.6%、93.6%;在病有所医上,近三年累计投入近4.5亿元用于提升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城区3所重点医院全部完成异地新建并投入使用,19所乡镇卫生院实施新建扩建,147个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改造,初步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老有所养上,实施所有乡镇养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建设互助养老服务设施102所、农村颐养之家69所,新增养老床位近千张;在住有所居上,累计完成棚改征收7620户、62万平方米,建成公租房2736套、廉租房753套,改造老旧小区6个,完成3333栋农村危房拆除重建;在行有所畅上,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投入8.5亿元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2021年获评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这十年,永修县全力筑牢发展“底板”,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稳。坚决守牢安全红线,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折不扣维护政治安全,强化底线思维,抓住关键要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定力;从严从实防范金融风险,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持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控风险确保金融安全;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坚决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全力全为打好防汛抗旱主动仗,自筹资金近5亿元,完成永修县8座重点圩堤除险加固、堤顶公路新建和所有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今年面对历史罕见旱情,永修立足抗大旱、抗久旱,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通过“五送五保”,把旱灾影响降至最低。坚决守牢疫情防线,严格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创新“网格化”管理模式,牢牢守住了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果;坚决守牢稳定高压线,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社会环境更加和谐安定,连续七年荣获全省信访“三无”县。

这十年,永修县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传承红色基因,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全面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大力整治软弱涣散村,永修县14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成立“经燕红”社会治理党建联盟,组建312支党建联盟先锋队;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纠治“四风”,持续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推出“晒比评”作风行动,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下最大的功夫求最好的效果,清单化开展日常监督工作,一体推进“三不腐”,驰而不息营造永修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德安县:人往德安走,钱往德安流,项目往德安落

十年来,德安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在赶考中书写答卷,在奋斗中收获幸福,在磨砺中实现跨越,走过了极不平凡、令人难忘的历程。十年间,全县GDP年均增长9.1%,2021年达到173.4亿元,是2012年的2.5倍;人均水平达到10.42万元,成功跻身全省前十,是2012年的2.3倍。七次荣获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连续十次荣获全市高质量发展先进县,摘得国字号奖项14个,省字头奖项32个,形成了“人往德安走、钱往德安流、项目往德安落”的德安新现象。

十年砥砺前行,书写奋进答卷。用一组组翔实的数据,一个个生动事例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德安县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这十年,德安县坚定不移强产业,工业重镇重塑新优势。挺起工业脊梁,迈出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的坚实步伐;坚定不移促改革,跨越发展激发新动能,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激发经济社会动力活力;坚定不移兴城市,隆平故里展现新颜值,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城区功能品质全面提升;坚定不移稳“三农”,乡村振兴描绘新画卷,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千方百计做优农业、做美农村、做富农民;坚定不移办实事,民生事业开启新篇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坚定不移抓党建,勤廉德安彰显新气象,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十年的砥砺实践让我们深切体会到,德安发展取得的一切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和社会各界同心同德、拼搏奋斗的结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德安县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创新实干、事争一流,奋力打造“三区两点一高地”、建设全省人均经济“十强县”,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都昌县:十年栉风沐雨,十年勇毅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都昌县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极为不易的十年。十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在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县干群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推动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是都昌综合实力提升最大、转型发展进步最快、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最多的时期之一。

这十年,都昌县一心一意谋发展,用信心谱写了“总量翻番、跨越升级”的新篇章。经济总量稳步提升,2021年实现生产总值246.85亿元,是2012年的3.10倍,全省排位跃升至第38位。财政工作稳健运行,2021年财政总收入达到19.16亿元,是2012年的2.36倍,年均增长6.3%。工业基础持续夯实,规上工业营收2021年228.4亿元,是2012年的2.33倍;规上工业企业103家,是2012年的1.84倍。园区平台做大做强,2021年园区企业增加至75家,实现工业营收169.49亿元。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2年的20.1:47.2:32.7优化调整为2021年的13.9:39.3:46.8。

这十年,都昌县一往无前干项目,用决心打开了“赶超进位、快速崛起”的新局面。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72个,利用外资7.88亿美金,外贸出口143.31亿元。年投资总额由2012年的80亿元跃升至2021年190亿元,接连改写了都昌没有上市公司投资工业、没有“20”“50”“100”项目的历史。特别是2021年,都昌县成功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1个,投资总额超400亿元,实现项目向高端上转、产业向高质上转、动能向高新上转。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优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暂行)》,奖补资金规模超1亿元,打造了“都昌事都好办”的营商品牌。

这十年,都昌县一以贯之抓改革,用恒心重塑了“动高联运、内联外通”的新格局。高标准建设九景衢铁路都昌站,鄱阳湖二桥、新妙湖大桥、都九高速建成通车,三周公路升级改造,省道S214线全线贯通,都南高速列入省高速公路规划网,宏升货运码头、老爷庙公用码头加快建设,城东大道、都蔡公路“二改一”快速推进,彻底改写“进出都昌盲肠路、县城周边无高速、境内运输不通畅”的历史。改革攻坚纵深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县级公立医院编制备案制改革全市率先实行;绿色殡改全面推行,移风易俗成效明显;机构、国资、农村等改革稳步推进;打通了问题楼盘、项目建设、企业改制等一大批堵点,经济社会发展肌体运行畅通。

这十年,都昌县一体统筹优环境,用匠心展现了“湖光山色、宜居宜业”的新面貌。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攻坚战”,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补绿增亮”“污染防治”“厕所革命”等行动,建成国家级4A景区1个,3A级乡村旅游点11个,获评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森林城市,鄱阳湖候鸟全国摄影大展越办越好,确保鄱阳湖“一湖清水”入长江。城市建设组团发展,全面完成0.85平方公里的老城棚改,城北、城东加快产城融合步伐,滨水西区高品质拓展,山南片区列入未来城市6.0版规划,一大批城建项目落地,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城市功能品质长效提升。重建“东方百慕大鄱湖鱼米乡”文化IP,形成自身文化品牌的群落,构成自主文化产权,重现“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的繁华景象。

这十年,都昌县一线服务惠民生,用初心绘就了“全面脱贫、乡村振兴”的新画卷。举全县之力决胜脱贫攻坚,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63.2亿元,24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1.72万户6.28万人摆脱贫困,同省市一道如期高质量夺取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创建省级示范园3个、市级示范园21个,“两茶一水”扬优成势,小龙虾、珠贝、光伏等产业均居省市前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民生支出连续十年超过70%,累计投入360亿元,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中国老年太极拳之乡、江西省书法之乡,都昌鼓书入选国家非遗项目。成功战胜世纪洪水和世纪疫情双重考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全面胜利,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这十年,都昌县一刻不停转作风,用忠心扛牢了“从严治党、正风肃纪”的新使命。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都昌县委常委会会议首要议题,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以实际行动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消除“空壳村”,首次实现村级集体经济过百万元,打造了一批“党建+”品牌,基层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着力整治“怕慢假庸散”“十种怪现象”和“股长文化”,一体推进“三不”,党风政风持续好转,进一步巩固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湖口县:勇毅前行,铸就湖口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口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工作要求,围绕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重要目标,奋力谱写全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十年来,湖口县谋划了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2021年全县GDP283.1亿元,相较于2012年的86亿元,净增长近200亿元,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等荣誉,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这十年,湖口县乘势而上抢机遇、抓工业,“进”的基础更加坚实。认真落实“三新一高”重要要求,坚持“工业强县”主战略不动摇,坚定不移主攻工业、主攻项目,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2021年全县工业营业收入743.7亿元,规上企业141家,工业增速和总量分别位于全市第一位和第二位。高新园区总面积从1.41平方公里扩大到22.93平方公里。方大九钢十年来累计上缴税金超过100亿元,晨光新材料成为全市首家本土主板上市企业,天赐高新材料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生产商,全球市场份额已超过1/3。

这十年,湖口县持之以恒强功能、提品质,“美”的颜值逐步彰显。坚持把“四精”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全过程,中心城区由18平方公里扩容到36.55平方公里。抢抓国家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契机,统筹编制村庄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为一体的多规融合总体规划,实现市级以上“一乡一园”全覆盖。湖口青阳腔走出了国门,湖口草龙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口螃蟹”成功申请国家级地理标志,“江湖两色 石钟千年”品牌内涵不断丰富。

这十年,湖口县全力以赴抓环保、优生态,“绿”的优势日益凸显。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要求,全力打造“最美岸线”升级版。在全市率先开展园区“三化”行动,100万平方米以上的沿江裸露山体一次性重新披上了“绿装”。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先后完成了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和一级A提标改造、入江排口整治等环保项目,实现线上监控与线下监管统筹推进。坚决落实“双碳”目标,严格把关“双控”指标,是全省唯一入选第二批EOD模式项目试点县。

这十年,湖口县攻坚克难谋创新、促改革,“新”的活力加速释放。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三百工程”,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2.5%以上,位居全市第一方阵。全县已入驻战略性新兴企业33家,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达153.3亿元,成功获评2021年度全省开放型经济综合先进单位一类县。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今年以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达110.22亿元,占比20.4%,总量和增速均位列全市第一。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在全省率先推出“刷脸办”、无纸化退税、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全面打响“钟意办”营商环境品牌。

这十年,湖口县不遗余力惠民生、办实事,“好”的日子愈发红火。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累计投入民生资金近20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赢得了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的重大胜利,从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入手,新建中小学校5所、公办幼儿园6所、安置房10646套、城市公厕29个,新增养老床位1560个、医疗床位473个、停车位2.3万个,征收及改造棚改房51.4万平方米,弥补了长期以来民生领域的空白,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这十年,湖口县坚持不懈转作风、增效能,“干”的劲头持续迸发。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常态化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了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重大转变,创新推出农村党群服务中心“2+N”做法,创新实施干部职级晋升“四个一批”模式,驰而不息正风肃纪,一体推进“三不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向善向好。

彭泽县:十年砥砺初心,十年奋楫笃行!

十年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以担当实干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勇气、久久为功的韧劲,团结带领全县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干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攻克了许多制约发展的难事,办成了许多群众关切的实事,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十年,彭泽县牢牢把握“奋起赶超”的时代特征,提振发展信心,经济总量的底盘更稳。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总量节节攀升。十年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45.77亿元增至200.6亿元,年均增长17.84%;财政总收入从6.45亿元增至33.2亿元,年均增长19.97%;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由62亿元增至538亿元,年均增长27.1%。2020年、2021年连续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这十年,彭泽县牢牢把握“生态文明”的时代内涵,秉持绿色初心,生态宜居的底色更靓。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率先启动“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先行区建设,先后投入资金30亿元,建成省内唯一全线贯通的长江最美岸线,新建各类小游园15个,沿江小化工全部出清,长江及太泊湖、芳湖等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全面完成,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3家,修复全部废弃矿山51座。

这十年,彭泽县牢牢把握“深化改革”的时代主题,坚定创新决心,开放引领的底牌更硬。坚持从切口小、落点实、见效快的改革事项抓起,打造了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立得住”的特色典型,“厕所革命”经验入选全国九大典型范例,绿色矿山成为全省示范,成功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全省数字乡村试点县,获评省级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等荣誉。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着力打造“您的选择,就是彭泽”营商环境品牌,创新推出“政企早餐会”“营商接待日”“你‘码’上说、我马上办”等惠企为民措施,营商环境持续向上向好。

这十年,彭泽县牢牢把握“人民至上”的时代背景,践行品质匠心,城乡发展的底蕴更厚。坚持以创建全省美丽宜居城市为目标,以老城改造提升和山南新城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市建成区面积从7.4平方公里扩大到16.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41.5%提高到53.5%。坚持以“四精”理念为引领,城市格局实现从“一条扁担两个框”到“三横九纵矩阵新城”的精彩蝶变;珍珠湖公园、朝阳公园等一批精品游园依山傍水而建,彭泽长江生态湿地公园景色宜人。坚持以“一虾一蟹”为农业主导产业,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获评中国小龙虾产业十强县、全国小龙虾全产业链典型县。

这十年,彭泽县牢牢把握“全面小康”的时代重任,胸怀为民诚心,民生幸福的底气更足。举全县之力决胜脱贫攻坚,全县10个贫困村、5680户16819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累计投入民生资金215.5亿元,办实办好了一批“学位、厕位、车位、床位”等事关老百姓急难愁盼、安危冷暖的民生实事,平安彭泽、法治彭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扫黑除恶斗争全胜收官,连续五年获评全市平安建设先进县,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这十年,彭泽县牢牢把握“管党治党”的时代脉搏,淬炼干事恒心,廉洁从政的底线更牢。始终把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放在首位,着力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提出“六抓六提升”党建工作法,基层党组织“三化”建设实现全覆盖。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持续纠治“四风”顽疾,高质量完成巡察全覆盖,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建设,政治生态激浊扬清、稳步向好。

瑞昌市:黄金十年、幸福十年、辉煌十年!

十年来,瑞昌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开放再出发、奋进新时代,迎来了瑞昌发展的黄金十年、幸福十年、辉煌十年。全市GDP突破300亿元大关,2021年达到308.5亿元,是2012年的2.8倍;完成财政总收入44.9亿元,是2012年的2.7倍。七次荣获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四次荣获九江市县域经济现场推进活动第一名。商事制度改革、土地集约利用双双获评国务院通报表扬和政策激励。

十年来,瑞昌市坚持开放引领,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连续四年获评全省开放型经济工作先进县(市、区),瑞昌港区货物吞吐量持续位居九江五大港区之首。深入落实“三省协同”“跨江合作”战略,交通条件“四通八达”,区位优势“四面逢源”。推进疏港铁路建设,打造以港口为核心、以公铁为纽带的无缝衔接“集、疏、运”物流体系,构建公、铁、水、空大物流枢纽港。

十年来,瑞昌市坚持工业强市,工业经济实现大跃升。瑞昌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均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认真落实“三新一高”重要要求,全面开启瑞昌工业发展的“第三次创业”,着力构建“3+N”产业发展体系。依托理文化工基础原材料,新引进一批“50·20”项目,找准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黄金赛道。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目前,拥有上云企业196家,数字经济企业132家。未来三年,瑞昌工业营业收入可超过1000亿,税收过亿元企业达8-10家。

十年来,瑞昌市坚持改革攻坚,营商环境实现大突破。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放管服”改革成为省市样板,码头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是全省唯一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秉持“3+1”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全面推行“首违不罚”“免申即享”“企业安静日”等惠企措施。先后荣获全省“五型”政府建设示范县(市、区)、优化营商环境“十佳”县(市、区);2019、2021年度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中两次位列100个县(市、区)第一。

十年来,瑞昌市坚持协同推进,城乡面貌实现大提升。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9.1平方公里增至37.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43%增至61.8%。瑞昌已形成“十纵七横”的城市交通格局,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对17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启动城隍庙区域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工程,留住城市记忆;实施北环渠、赛湖渠等10余个重点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海绵城市。抢抓九江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契机,依托长江四大家鱼国家级种质资源优势,全力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产业发展迅速,溢香农产品公司获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乡一园”实现涉农乡镇全覆盖。获评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十年来,瑞昌市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环境实现大升级。坚决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要求,森林覆盖率由60.9%提高至63.5%,城乡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达100%。城市绿地率达41.3%,超过国家园林城市标准。高标准打造长江“最美岸线”升级版。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加快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瑞昌的山更青、水更绿、空气更清新。在省内首个完成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任务,净矿出让经验做法获两任自然资源部部长肯定性批示并全国推广。

十年来,瑞昌市坚持共建共享,民生福祉实现大改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干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新建9所中小学校、29所公办幼儿园,新增778个养老床位、903个医疗床位、4.3万个停车车位。今年3名学子考入北大,本科上线率44.8%,其中录取“985、211”学校282人。国家级改革试点医共体建设稳步推进,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得到有效缓解。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居民小区基层治理改革,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城市、全国信访“三无”县市、全省食品安全治理示范县。

十年来,瑞昌市坚持全面从严,政治生态实现大优化。全力打造“铁肩膀”党建文化品牌,推动党的基层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防汛救灾等大战大考中,鲜艳的党旗在现代化新瑞昌建设的第一线高高飘扬。大力弘扬“马上办”精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成为瑞昌干部的鲜明标识。就在近日,瑞昌市住建局周贲同志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持之以恒纠治“四风”,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一体推进“三不”机制的堤坝越筑越牢。大力实施“清风工程”,深入推进“五整五促”,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向上向好。

共青城市:十年前行,十年巨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十年来,共青城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九江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国家级殊誉,进入了国家级赣江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国家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阔。

十年奋进,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共青城市认真贯彻“三新一高”发展要求,主要经济指标赶超进位。财政总收入从5.4亿元增长到56.6亿元、增长10倍,从全省第79位前进到全省第15位。地区生产总值从43.7亿元增长到202.7亿元,连续跨越两个百亿台阶,从全省第81位前进到全省第53位,在全省前移28位。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从125亿元增长到535亿元,连续跨越4个百亿台阶,九江共青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国排名两年前移26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三产业增加值、出口总额均增长10倍以上。

十年实干,城市能级大幅提升。十年来,共青城市认真贯彻“四精”理念,打造出一座“近悦远来”的魅力新城。十年来,新建大中专等院校超10所,城市总人口从8.7万人增加到22万人,青年人口占比50.6%,全市人口平均年龄30.4岁,青春活力特质更加彰显。城市国土面积由180平方公里扩展到310平方公里,新建改造路网200多公里,城乡互补、融合发展的态势更加明显。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成棚户区改造20000多套,创业路、北京路等一批老旧小区改出“新面貌”,获评全省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综合考核先进县。

十年开拓,“双创”成效大幅提升。十年来,共青城市认真贯彻创新发展理念,跨境电商、人力资源、灵活用工等新经济业态企业从百家迅速增长到1000多家,新华社《内参》专题刊载共青城市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无中生有建成私募基金小镇,常态化举办“中国青年企业家发展峰会”“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引导资本赋能实体经济,投资全国实体企业超千亿元,获评中国最具影响力基金小镇、中国最具特色基金小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十年增长24倍,4家企业获批瞪羚企业和潜在瞪羚企业。创新“研究院+产业园”模式,引入中国科学院、武汉纺织大学、南昌大学光伏研究院等一流科研院所建设产业园,2021年“鸭鸭”实现产值70亿元,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氢能产业、无人机产业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深入实施“一号改革工程”,获评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百高县、全省首批“五型”政府建设示范县、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第10名,市场主体数量由十年前的1500家增加到现在的近40000家。

十年攻坚,生态魅力大幅提升。十年来,共青城市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构建形成“六大公园、42公里马拉松赛道、52公里滨水岸线、200公里健身步道”的生态格局,收获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市、全国低碳试点城市等生态名片。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PM2.5指数前移到全省第17位,万元GDP能耗持续十年保持全省最低,获评全省绿色园区、全省循环化改造园区。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获评全省美丽宜居示范县、九江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第一名。

十年践行,民生福祉大幅提升。十年来,共青城市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200亿元,新建幼儿园和中小学校20所,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共建“国科共青城实验学校”、引进阳光教育集团建设“赣江新区博雅学校”,变过去“共青城学子四方求学”为现在“四方学子到共青城求学”,教育综合指数测评由全省第99位前进到全省第1位。攻坚克难保障供水,投资近10亿元建成柘林湖引水工程,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从根本上破解了过去用水不稳定、不安全的问题。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连续6年获评全省信访“三无”、2017—2021年度平安九江建设示范县,公众安全感测评九江市第一、全省第九。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牢牢守住防疫底线。城乡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翻番、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脱贫攻坚赢得群众认可。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从23.1亿元增长到137.8亿元、增长5倍。汽车保有量增长4倍。

十年前行,十年巨变。共青城的每一份荣光、每一次进步,根本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九江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领导班子接续奋斗和全市上下拼搏付出的结果。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新使命。共青城将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共青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和九江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奋力谱写新时代垦荒创业精彩篇章,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庐山市:全力唱响做实“庐山天下悠”品牌!

十年来,庐山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砥砺前行、接续奋斗,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重大变革和跨越发展,奋力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庐山市生产总值增长2.2倍,财政总收入翻两番,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西时,盛赞“庐山天下悠”,伴着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依托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2016年庐山市应运而生,拉开了新时代唱响做实“庐山天下悠”品牌的精彩大幕。

十年来,庐山市坚定不移抓改革、增活力,融合发展更加深入。从“撤县设市留局”到“市局合一”,庐山管理体制改革正由“物理整合”进入到愈发良好的“化学变化”。庐山迈出了市场化、集团化、专业化改革的关键步伐,正朝着打造全国旅游风景区改革样板稳步迈进。聚焦打造“庐易办”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容缺审批+承诺制”,全力打造庐山改革样板。

十年来,庐山市坚持不懈强品牌、提品质,旅游龙头地位更加巩固。以全球化的视野、国际化的定位,着力打造一流产品、一流市场、一流服务,山城湖联动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庐山国际名茶名泉博览会等重大活动越办越好,先后荣获中国文化百强县、最具诗意百佳县市,全省文化产业重点县(市、区)、江西省首批“风景独好”旅游名县,连续四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庐山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连续四年年均增幅超15%以上,年接待游客突破7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500亿元,旅游经济持续领跑全省。

十年来,庐山市持之以恒攻项目、促转型,产业基础更加扎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翻番,十年累计完成近743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72个,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加4.7倍。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初步构建了“1+3+X”产业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数字产业发展,电商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入选全国电商示范百佳县。

十年来,庐山市久久为功补短板、强功能,城乡面貌更加靓丽。坚持“大气大雅、精致精美”的发展理念,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行动,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省级生态园林城。完成1000余个新农村点建设,海会镇、牯岭镇分别荣获国家级和省级特色小镇称号。庐山云雾茶获评中国驰名商标,入选中国品牌价值评价百强榜,品牌市场价值达41.02亿元。获评“中国茶业百强县”“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国”字号荣誉。

十年来,庐山市用心用情增福祉、惠民生,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城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均实现翻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3123户10927人全部实现脱贫,15个贫困村顺利退出,脱贫成效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稳居九江市前列,成功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大力发展社会民生事业,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被评为中华诗词之乡。平安庐山、法治庐山全面推进,公众安全感位居全省前列。连续六年获评全省森林防火平安县,成功创建全国首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国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

十年来,庐山市从严从实强党建、提效能,政治生态更加清朗。坚持以“三化”建设为抓手,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试点工作卓有成效。顺利完成乡、村两级换届,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上村占比65%,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提升。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深入开展作风建设专项整治,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


【打印此页】  【关闭此页】